内地综艺作品集
更多-
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
-
汉水安康
-
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孤山路31号
-
我家的两岸故事
-
玩的是古
-
南溪河畔
-
从建国门到复兴门——漫步长安街
-
荒野纵横第一季
-
女医明妃传江苏卫视开播盛典&东方卫视开播大典
-
梦中的额吉
-
199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生命里
-
酒花儿城市-成都篇
-
圆桌什锦派
-
我的战“疫”
-
东小口
-
跳塔论酒第一季
-
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199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超级装备
-
西游记张掖寻踪
-
199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智慧中国第二季
-
春天花会开
-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长城长第一季
-
新世相2020毕业季特别短片系列
-
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已完结
大明管家
《探索·发现》栏目为还原这位治世能臣的一生,专门走进威海华夏城,实地探访为纪念夏原吉而修建的夏园。在夏园,夏原吉的后人以蜡像、灯光、音响、实物等表现方式,详细记述了夏原吉及他的长孙、威海夏氏始祖——夏暹的事迹。 这部名为《大明管家》的纪录片,从明成祖朱棣驾崩开始说起,将明朝五代元老夏原吉的一生娓娓道来。夏原吉,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他生活俭朴,廉洁自守,做事亲历亲为,根治江南浙西水患,开导明成祖取缔文字狱,筹措郑和下西洋数以万计的费用。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当历尽沧桑、饱含历史的夏园与博大恢弘、制作精良的《探索·发现》相遇时,便诞生了这部《大明管家》。在解说员深沉且极富磁性的解说下,夏原吉的一生以夏园为背景,一幕幕展现在观众面前。
大明管家
-
爱上中国
-
已完结
秘境广西
《秘境广西》登上央视纪录片频道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李岚 走红全球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拍了两季为何都故意“回避”广西?其实,总导演陈晓卿是一个对广西风土人情情有独钟的人。8月25日,由陈晓卿担任总策划,与广西团队合作拍摄的《秘境广西》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引起不少关注。南国早报记者借此机会采访陈晓卿,了解在他镜头下的广西有着如何独到的风景。 涠洲岛的火哥采捞浅海下的海蒿子,无形中为弱小的珊瑚虫扫清生存障碍;潜水教练柠檬在寻找“洞潜”最理想的训练场所;白头叶猴为了生存进化出特殊的胃囊……《秘境广西》的第一集《天飨》,很像当年《舌尖》的笔调,一开场就牢牢吸引观众的目光。“广西是中国饮食最复杂的地方。两部《舌尖》都故意回避了广西的内容,是因为当时我就已经知道中央电视台要跟广西合作拍摄《秘境广西》,所以特别留着广西美食,憋大招。”8月25日,陈晓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故意“绕道”,但对于广为吃货们喜欢的“螺蛳粉”,陈晓卿还是把它的制作工艺放进了《舌尖》。 作为《舌尖》的总导演,陈晓卿对广西的美食情有独钟,多次来过广西之后,长居北京的他几乎成为广西美食的“代言人”。“在北京东四环的老唐家螺蛳粉,粉和汤都不错,酸笋和鸭脚更好,遗憾的是每次去,烧田螺都是卖完,看着邻桌吃此物有滋有味,不由怀疑了一下自己的人品”、“广西大厦那兰酒家有纯纯的广西风味,啤酒鱼﹑黄焖鸡﹑八渡笋爆肚丝﹑桂林米粉都很地道”、“侗族打油茶很有意思,老茶叶,配黄姜﹑鲜蒜﹑花生等,放在生铁锅中,用茶树棍慢慢翻炒,味道涩﹑苦﹑甜﹑香。潘家园广西大厦有现做的,10元一碗。吃油茶有瘾,且解酒”……这些令人垂涎的文字,都是陈晓卿写在自己微博上的,为不少吃货指明了一条道路。 甚至于对南宁本地的美食,陈晓卿也是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在思贤路上,桂林米粉、螺蛳粉、老友粉……密集轰炸,各种口水各种受不了啊。有一次我选了一家八珍粉,大把胡椒酸辣椒一放,哎呀那个爽。”他还透露“我们全家都是空心菜控”。“在广西拍摄《秘境广西》时,我吃过最好的空心菜是广西博白的,半人高,那叫嫩!一根菜,抓中间,轻轻一颤,两端齐手而断!用桂林的花桥腐乳烹炒,人间绝品。” 值得一提的是,也因为陈晓卿的建议,《秘境广西》的拍摄,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的广西寻访,几乎同步进行。目前不管是《秘境广西》,
秘境广西
-
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蒋介石流产的核计划
-
已完结
小师傅
“一切手工技艺,皆因口传心授”。口耳相传的非遗传承脉络,既是历史的见证,也记录了“匠心”的传承历史。老一辈传承人无私授受教诲有道,新一代学徒弟子扣门问道砥砺奋进。每一位老匠人,都是一部在时间里坚守的鲜活文化载体,每一位作为学徒的小师傅都是“致敬匠心”传承者。纪录片《小师傅》以孩童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技艺、领略文化魅力,老匠人和小师傅在亲传亲授的模式下一起寻觅传承的踪迹,在民族文化深池中捞寻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 一个个小师傅与老匠人跨越年龄的沟通与对话,充满符号意义的画面与情节散落在小师傅与老匠人对传统文化的探寻过程中,那些看到的、听到的和问到的,完成了两代人与传承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联结线路上,是一颗颗炽热的匠心在跳动,体现了大国工匠刻进骨子里的非凡,也编织着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师傅
-
百年巨匠·马识途
-
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已完结
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这年春晚红了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而依照当年大红大紫的央视访谈类节目《实话实说》为原型,创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也成为了众多观众心目中最好的春晚小品之一。崔永元、赵本山、宋丹丹联手,“笑果”惊人。此后,CCTV有不少著名的“招牌节目”纷纷被改造为春晚小品。这也算是春晚的一个创新点。 那一年的春晚服装在搭配上出新奇,晚礼服配唐装这种中西合璧的搭配方式,必将引领流行趋势。 1999年前后,电影《泰坦尼克号》超级红火。在小品《老将出马》里就有一张超大的背景:巩汉林和金珠摆着轮船上男女主角的经典姿态,但是却站在一辆拖拉机上!简直是图片恶搞的鼻祖。
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我在避暑山庄修钟表
-
鳗鱼的故事
-
已完结
家在顺德
在广东佛山顺德,祠堂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根,也是一座城市的根。 自从有顺德人开始,这里就有了祠堂。 这里是中国祠堂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至今仍然保存着近千座古代祠堂。 它们大都诞生于明清,穿越数百年历史,依然生机盎然。 祠堂里,有流传的故事,有真挚的情感,有不灭的精神。 漫长的岁月,它们始终温暖相伴,浸润着顺德人的四季。 这里是心灵的归处,也是力量的源头。 有些人离开,有些人回来,因为有祠堂,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它是鲜活的历史,沉淀着一代代人的集体记忆。 它是生活的修辞,人们对美好的希冀,化作了它的一砖一瓦。 它更是浓郁的乡愁,连接了一个人,和一座城。 无论走多多远,似乎都能听到它的呼唤。 所有的深情、牵念、奋斗,都是为了这个永远的“家”。
家在顺德
-
潜伏14年
-
已完结
墨脱公路
《墨脱公路》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墨脱公路建设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将展现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六十多年来公路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记录墨脱公路建设中几代交通公路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片中即将出现的墨脱这颗高原明珠的人文生态及世外美景令人心醉,而甘于吃苦、勇于创新、善于协作、不畏风险的新时期中国交通公路人的奉献精神更令人感动。 此番大型电视纪录片《墨脱公路》一路点滴见证,记录公路建设者们的奉献精神,弘扬他们历经几代人、坚持不懈的科技攻关攀登精神,展示新时代中国公路建设的伟大成就。 纪录片将记录中国公路建设者的浴血奋战,展现墨脱公路通车的激情场面。该片计划于年底完成拍摄,于2014年建国六十五周年、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六十三周年到来之际,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部分地方电视台陆续播出。
墨脱公路
-
伟大的制造第三季
-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