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纪录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肖恩·门德斯一路走来
-
月事革命
-
Madame X
-
已完结
做家务的男人第一季
《做家务的男人》是由爱奇艺出品,全国首档以“做家务为独特视角”来洞悉亲密关系的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从男人和女人间最大的“槽点”——“做家务”出发,通过三组亲密关系:“夫妻、母子、室友”;两大节目空间:“外景真人秀+棚内观察室”,一个亲密约定:“男人担纲主理家务”为创意核心,打造一个纪录生活真实、引爆热点话题的观察类真人秀。 真人秀空间从真实情境出发,纪录三组亲密关系人物与家务有关的生活日常。在“男人主理家务”的约定下,展示男人为了经营一个家庭付出的所有努力,承担家庭责任、料理大小家事、处理家庭关系,或尴尬、或有趣、或温情的点点滴滴,在思考和感动中,获得温暖而美好的共鸣。
做家务的男人第一季
-
悲惨世界音乐会现场
-
宝藏女王
-
良师
-
武大靖[贤哥解说]
-
夜色中的地球 第二季
-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
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
-
高三
-
李文漫游东湖
-
如常
-
熊猫淘淘
-
乜代宗师
-
预告片
大工斩玉
《大工斩玉》是由青藤玉舍、极映影业和术哲传媒联合出品的中国首部展现玉雕艺术的纪录电影。该片以纪录电影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海派玉雕大师崔磊的艺术人生。 作为海派最年轻的玉雕大师,崔磊潜心治玉三十载,总结出琢玉十六法,造福后学者。他不仅是我国海派玉雕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崔磊的创作敢于创新和表达,他的作品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思想底蕴都是不可替代的。本片采用观察式纪录片的模式,通过崔磊“认”玉、“雕”玉、“玩”玉再到“创”玉的经历与感悟,近距离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喜怒哀乐,通过一件件艺术品的诞生,探秘玉雕传承人执玉人生的艺术脉络与传承故事,深入探索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玉道。
大工斩玉
-
相声有新人
-
爱犬情深第二季
-
不破不立——哪吒之魔童闹海幕后纪录片
-
味道中国
-
哈里王子与梅根
-
鬼屋大电影
-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
HD
四万万人民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
四万万人民
-
乜代宗师
-
虎·破——电影《八佰》制作纪录
-
绝密战俘营纳粹精英在美国
-
小小世界第二季
-
拉莉萨
-
北极的天空下
-
纪录进行时第二季
-
破发点:大满贯之路
-
一手硬币
-
俘
-
谁与争峰2023
-
我们的法则
-
虎·破
-
正片
北京浪花
《北京浪花》是由两名德国导演乔治(George Lindt)与苏珊(Susanne Messmer)从2004年起历时两年拍摄的描述北京地下摇滚乐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同时也是一部纪录21世纪初期的中国首都经济与文化高速发展的影像作品。在本片中,两名导演共选择了五支乐迷所熟知的摇滚乐队,他们是:Joyside,挂在盒子上,新裤子,沙子以及T9(现杭盖乐队)。他们深入到这些摇滚乐手的生活中,跟拍他们的日常起居,激情四溢的现场表演,透过镜头记录下他们摇滚心路的变化。没有任何的艺术加工和故事虚构,把21世纪初北京摇滚乐的景象近乎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北京浪花
-
守护解放西3
-
六个团子
-
辛普森美国制造
-
正片
浮生一日
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牵线,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以及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展现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片中每个人拍摄的内容迥异:除了将镜头对准自己之外,也有些人纪录下他人的有趣生活;既有完整的小事件,亦有无头无尾的片段;有些人的生活平淡无奇,而有些人却又刚好赶上了热闹非凡的大型活动。
浮生一日
-
HD
上阿甲
在云南怒江边的大山里,生活着一群没有户籍的傈僳族人。这里没有学校,没有医院,偶尔会有慈善人士来教孩子们一些文化知识。由于不能上学,孩子们的时间都用来给家里干活。影片纪录了这批傈僳族人中兄弟俩的生活:哥哥此利华17岁,弟弟甲利华10岁。他们的爸爸在弟弟六个月大的时候去世了,妈妈改嫁山下,没有带走他们,兄弟俩在山上跟着外婆、舅舅生活。在艰辛和困苦之外,他们的生活也有着简单的快乐。 This documentary is about the life of two Lisu brothers who live on the Biluo mountain where Nujiang River passes. The elder brother, Cilihua, is 17 years old and the younger one, Jialihua is 10. Their father died when the younger brother was only six months. Their mother remarried and settled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leaving the boys to her mother and brother. There is no school on the mountain and the kids spend their time shouldering the family chores. Even with the misfortune and hardship, simple happiness is never far from their life.
上阿甲
-
HD
北京出租车
北京出租官方网站: 《北京出租车》是导演王淼的第一部长片纪录电影。王淼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本科经济学位,后定居纽约,曾从事摄影、设计等工作,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她考取了美国Parsons艺术学院电影及设计研究生学位,2007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短片《Yellow Ox Mountain》,这部纪录片在全世界20多个电影节上播放过,并曾在Dallas的亚洲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篇纪录片奖。王淼还曾为《国家地理杂志》频道剪辑节目,为建筑设计师Steven Holl做过两个纪录片。她还在Maysles中当助手。(MAYSLES因为聚集了大批的有名纪录片导演而出名,被称为“纪录片导演的传奇殿堂”) 影片讲述三个出租车司机在奥运会前的北京两年间的点滴生活片段,以他们的视角去反映出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些方方面面的变化。在奥运会期间,出租车司机是北京的窗口,他们离中国的心脏最近,他们一天14个小时都在听广播和谈话节目,这些出租车司机可以谈天说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通过出租车司机这一个社会小层面,真实反映了北京很多独特而与众不同的气息;从某种角度来讲,出租车司机们是一个城市最好的见证。 《北京出租车》曾入选去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并获邀在今年3月份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举办的SXSW艺术节进行展映。 转载自“时光网”
北京出租车
-
台湾第一等
-
新世相2020毕业季特别短片系列
-
欧耶芭蕾